1967年華南工學院化學工程系畢業,留校一年,1968年分配到蘇州地區工業局,先后在化工廠、五七干校和農村勞動鍛煉,1970年正式工作。
1972年參加全國首次三廢治理學習班,獨立完成蘇州鋼鐵廠通風除塵,蘇州絲綢印染廠廢水生化法治理,滿分畢業后先后到上海、蘇州、北京、天津、西安等地,參加多項全國性技術攻關大會戰。先后完成了長江口海咸水淡化、東海艦隊電滲析海水淡化、上海金山化纖工程離子交換膜制高純堿、彩色電影膠卷成色劑用對氯苯胺、對硝基苯、農藥馬拉硫磷、除草劑、光氣等劇毒化工品生產及其廢水、廢渣治理,咸陽彩管廠高純碳酸鉀流態化干燥等國家重大技術攻關專項,均成功投產。1978年獲全國第一次科技大會獎。
1978年調廣州氮肥廠,主持20萬噸日水廠擴建、全廠管網改造、15萬噸合成氨煤氣車間建設、3萬噸年凈水劑硫酸鋁工程的設計施工,其后在廣州增城化肥廠3萬噸年硫酸鋁工程中,全國首次采用雙效蒸發成功。
1995年在省環保局中博公司工作,任香港怡和集團香港帛船州污水廠360萬噸日城市污水廠化學劑項目中方技術代表,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后調回東莞氮肥廠。
1999年東莞氮肥廠改制后自主創業建立東莞市英硫凈水公司,先后完成造紙廢水循環回用、鋼鐵酸洗廢水資源化、污染性海咸水淡化預處理劑(咸潮靈)、印染用水專用凈化劑(印染靈)以及鋁材、印染、印花、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項廢水深度凈化回用研究等項目。
2006年自主成立東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,主要幫珠三角企業解決咸潮期水質鹽分高,影響生產的難題,同時自籌資從事廢水資源化研究,對印染、造紙、線路板、電鍍等重污染行業廢水的循環回用。都有研發成果,并積極推廣應用。
2006年與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合作,共同完成粵港合作重大突破項目——《微波能快速高效廢水處理裝備關鍵技術》,立項編號:2006168420,投資規模1200萬元,2009年12月已經順利完成驗收,工程運行穩定。
2008-2009年,自立項開展對紡織印染廢水深度凈化回用進行預研究,初步掌握了回用水質與染色質量的定性關系,提出了三適度理論(即適度凈化、適度脫鹽、適度回用)以及《無限循環中污染物積累》理論,同時深入實施印染廢水電生化脫色降解實驗,同年9月協助沙田興發線廠成功申報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——《高效低成本電生化膜(EBM)凈化回用紡織印染廢水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工程》項目。立項編號:20090801,投資規模1600萬元,項目正在按計劃進行中。
2010年至今,擔任東莞市三人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,帶領三人行團隊創造很多輝煌業績。
2014年成立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分中心,擔任主任,以國家水處理中心為依托,展開關于電鍍、制藥、電路板等污水零排放工程技術研究,形成多項專利。
發表的論文:1974年至1994年在部級專業刊物上發表項目總結性論文8篇。
1982年在中國化工學會南寧年會上,國內首次提出凈水藥劑復合配方概念,至今已普遍被采納,被評為優秀論文。
2005年全國硫酸鋁會議上發表專題報告,論述硫酸鋁行業節能降耗的必須途徑是雙效蒸發。
2008年東莞市印染廢水回用技術研討會,作報告《印染廢水深度凈化回用研究進展》。
2008年全國鋼鐵行業脫鹽技術研討會,會上發表《關于無限循環中污染物積累及三適度理論》。
2011年開始編寫《廢水資源化理論與實踐》著作。
申請的專利:袁偉光,袁創勛,一種海咸水預處理方法,發明專利200610060240?6。
袁偉光,焦偉麗,一種廢水深度凈化設備,實用新型專利號200820200715?1。
袁偉光,焦偉麗,小水量難降解廢水深度凈化回用的處理方法,專利號ZL2007.1.0073895.1
袁偉光,焦偉麗,一種廢水深度凈化設備,申請號 2008101986188,公告。
袁偉光,焦偉麗,一種印染廢水零排放處理的EBM方法,申請號200910105965?6,公告。
袁偉光,鄧杰帆等,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,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 201020596296.5。
鄧杰帆,袁偉光等,多功能水環境災害應急處理船及使用該裝置的水污染處理方法,發明專利申請號 201010525334.2。
袁偉光,焦偉麗等,一種對現有廢水站達標或未達標廢水進RO膜前的深度凈化方法,發明專利申請號201010618819.6。